调查研究要写好“三化文章”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调查研究从问题开始,着力把问题解决好,从根本上而言就是推动事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率。调查研究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要避免提前定基调,在调研的过程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看“盆景”,不看“实景”,这些都是影响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因素。党员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首先就要有认真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要在各种矛盾纠纷的面前“较真”,更要在破解问题上“死磕”,着力推动问题的解决。显然,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调研课题,更要用好方式方法,善于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方能调出实情、研出实策、办成实事,让调查研究的好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明确调研课题,党员干部要在深化上下功夫。调查研究要避免“人云亦云”,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明确调研课题是第一步。党员干部“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把调查研究的工作做到日常,多访贫苦、进社区、入车间等,在一线走访的过程中,听到更多群众口中的牢骚声、抱怨声,把准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调研课题,在推动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深化上下功夫,着力找到问题的症结。
善于分析思考,党员干部要在内化上求突破。走下去调研,是精准摸清问题的关键,要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在分析思考上下功夫,要看到不同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导致的后果不同,要解决当下群众最急切、最紧要的问题,更需要立足长远,善于解决好群众的这一类问题,在深思熟虑上多下“绣花功夫”。因此,党员干部要在找准问题的症结,在抽丝剥茧上,不断厘清问题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开方”,不仅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也能为解决这一类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弘扬实干之风,党员干部要在转化上见成效。调查研究,不仅是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更需要把调查研究找到的办法变成调研报告,转化为解决各类问题的“良策”。因此,要弘扬实干之风,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融入基层,在沾染泥土味、汗水味的过程中,及时查漏补缺,主动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调查研究报告,形成一份可行性的工作指南,为更多的党员干部推动岗位工作注入新的力量,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汪庭聿)
- 泸州老窖作为原告/上诉人的1起涉及侵害商标权纠纷的诉讼将于2025年4月8日开庭
- 春糖酒业观察⑤|大众酒,不只是酒业避风港
- 旅智科技深化“会思考的PMS”:打造全自助智慧酒店 全面拥抱智能终端
- 亚冬会首批入境团组今日抵达哈尔滨
- 新春走基层丨“智”变突围!这是两家民营企业订单如潮的秘诀
- 画画、看书、玩魔方 高铁增设“遛娃舱” 太哇塞了!
- 全国人大代表吴相君:加快推进中医药数字化和智能化
- 毛利率快赶上茅台,上市后股价狂飙245%,年赚8亿的“毛戈平”还是离不开毛戈平
- 股票行情快报:皇台酒业(000995)3月26日主力资金净卖出78.80万元
- 大冷量还健康,美的风语者柜机客厅的完美“搭子”
- 耿福能代表:鼓励执业医生开办诊所 推动优质资源向下扎根
- 温故知新
- 股票行情快报:酒鬼酒(000799)3月20日主力资金净卖出3336.36万元
- 天津银行成为首家通过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的上市银行
- 湖北新茶饮品牌“爷爷不泡茶”亮相北京
- 领涨白酒股,700亿“苏酒老二”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