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别再碰瓷“这届年轻人”了
“这届年轻人开始整顿份子钱了”“这届年轻人断亲已成常态”“这届年轻人下班后热衷于做副业”……打开手机推送,你会发现这届年轻人很忙,出现在各种“对抗传统”的生活方式里。纵观这些文章,套路基本雷同,即“一个网络话题+几个化名案例+一个吸睛结论”。稍微想想,这些故事真实吗?样本量撑得住结论吗?显而易见,噱头大于实质,不过是碰瓷年轻人的标题党罢了。
说到标题党,我们并不陌生。“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震惊体”“绝密体”等流行一时又沦为笑柄,近些年又持续“推陈出新”。之所以绵绵不绝,归根结底是一个“利”字。阅读量影响着广告主的投放决策,关乎着媒体的现实收益。为了真金白银,一些人将职业素养抛之脑后,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今天,受众注意力愈发成为稀缺资源,一些机构媒体也钻进流量机制,在内部搞起了流量锦标赛,“下不保底”的零薪压力与“上不封顶”的高薪诱惑,让一些编辑记者开始放飞。
短期来看,一个个“10万+”确实亮眼,但着眼长远,流量狂欢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惊一乍、言过其实,透支的是媒体的公信力与记者的美誉度。当大V放言“敲晕”报考新闻系的孩子,甚至赢得广泛共鸣时,媒体人也应当有所触动。流量没有原罪,问题在于,获取流量的方式有很多,将其狭隘地理解为大搞标题党,不仅透露着自身的浅薄,也是对受众智识和审美的侮辱。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受众对于品质内容的需求都在,对于思想共鸣的渴望都在。在坚持职业操守的基础上,让表达更加生动、通俗,让观点更加简明扼要、直击要害,这才是流量思维的正确践行方式。
消灭标题党等乱象,在于内容生产者的自律,更在于指挥棒的校正。很多时候,曲高难免和寡,那么在考核内容生产工作时,除了流量数据,是不是也应当考虑具体稿件的引导力、公信力?平台也决不是一个中性甚至“隐身”的角色,而是确保内容产品有序传播、助推优质内容呈现的责任人。当各方重新将专业素养与职业规范奉为圭臬,标题党的路自会越走越窄。
- 龙湖龙智造:以龙湖智慧智造未来城市
- 新城建管:以产品力革新引领行业转型与全国化布局深化
- 戴西数字化研发平台:布局中国国产工业研发设计系统的初心
- 锦绣中国年丨这些“首次突破”带来的中国信心
- 逛庙会、赏非遗、骑马踏雪 今年流行休闲过年→
- 【新春走基层】雅砻江上万名建设者奏响新春“奋进曲”
- 大湾区2025年1-3月东莞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
- 语音操控,舒适无限:顾家智能沙发成家居新风尚
- 中建东孚:以央企担当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 游戏产业与人工智能的共生进化:技术试验场与应用新边疆
- 冠珠瓷砖×郭培:当东方美学邂逅匠心工艺,高定精神如何重塑品质生活?
- 华北区新开盘谍报:改善产品热推,整体去化表现优秀
- 2025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 未来已来 AI赋能百业 | 市场易和您共赴智能时代之约
- 36城火爆加盟丨桑乐轻装轻改2025春季招商峰会圆满收官
- 央行政策新动向,房产市场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