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别再碰瓷“这届年轻人”了
“这届年轻人开始整顿份子钱了”“这届年轻人断亲已成常态”“这届年轻人下班后热衷于做副业”……打开手机推送,你会发现这届年轻人很忙,出现在各种“对抗传统”的生活方式里。纵观这些文章,套路基本雷同,即“一个网络话题+几个化名案例+一个吸睛结论”。稍微想想,这些故事真实吗?样本量撑得住结论吗?显而易见,噱头大于实质,不过是碰瓷年轻人的标题党罢了。
说到标题党,我们并不陌生。“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震惊体”“绝密体”等流行一时又沦为笑柄,近些年又持续“推陈出新”。之所以绵绵不绝,归根结底是一个“利”字。阅读量影响着广告主的投放决策,关乎着媒体的现实收益。为了真金白银,一些人将职业素养抛之脑后,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今天,受众注意力愈发成为稀缺资源,一些机构媒体也钻进流量机制,在内部搞起了流量锦标赛,“下不保底”的零薪压力与“上不封顶”的高薪诱惑,让一些编辑记者开始放飞。
短期来看,一个个“10万+”确实亮眼,但着眼长远,流量狂欢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惊一乍、言过其实,透支的是媒体的公信力与记者的美誉度。当大V放言“敲晕”报考新闻系的孩子,甚至赢得广泛共鸣时,媒体人也应当有所触动。流量没有原罪,问题在于,获取流量的方式有很多,将其狭隘地理解为大搞标题党,不仅透露着自身的浅薄,也是对受众智识和审美的侮辱。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受众对于品质内容的需求都在,对于思想共鸣的渴望都在。在坚持职业操守的基础上,让表达更加生动、通俗,让观点更加简明扼要、直击要害,这才是流量思维的正确践行方式。
消灭标题党等乱象,在于内容生产者的自律,更在于指挥棒的校正。很多时候,曲高难免和寡,那么在考核内容生产工作时,除了流量数据,是不是也应当考虑具体稿件的引导力、公信力?平台也决不是一个中性甚至“隐身”的角色,而是确保内容产品有序传播、助推优质内容呈现的责任人。当各方重新将专业素养与职业规范奉为圭臬,标题党的路自会越走越窄。
- 地产圈巨变!看看曾经的行业标杆如何转型
- “十五五”住房规划新思路:人房地钱如何联动?
- 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那些大事你知道吗?
- 米乔人体工学亮相第四届应用人因工效大会,共话人体工学产业应用新机遇
- 北京住房公积金新招,帮你轻松付房租
- 揭秘2024年房企交付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 综合供地来袭,自然资源部的新举措揭晓!
- 助力AI技术创新发展,三星消费端、产业端齐发力
- 北京教育新动向:新增学位与职业本科试点
- 房山两大服务中心即将整体搬迁!
- 北京地铁新线路规划曝光,你知道多少?
- 高速服务区也能碰一下支付了!全国数百个服务区“碰”就优惠
- 338万套交房目标达成,房市回暖新动向
- 建发逆袭北京海淀地块,楼市迎来新年开门红
- 燕京啤酒率先拉开春节营销大幕,官宣国民闺女关晓彤为品牌代言人
- 2025年房产交易新政解读:买房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