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例“5G+机器人”远程操作髌骨内侧支持带重建术成功实施
中新网西宁8月16日电 (火光 高翠玲 李隽)15日,记者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一医院获悉,近日,该院骨科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家5G远程指导操作下,在青海省西宁市为一名19岁女性患者完成了该省首例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MPFL)重建术。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年轻患者常见的膝关节疾病,是造成儿童特别是女孩慢性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由于这种疾病可造成长期的膝关节疼痛、绞锁、脱位感和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日常活动及膝关节的正常发育。长期反复的髌骨脱位,会造成髌骨软骨的渐进性损伤,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该疾病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图为手术机器人规划手术路径展示画面。马何萍 摄与传统手术相比,骨科机器人可以真正实现“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术中伤害,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效果,并将这一高难度手术完全简化。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还能在手术中实现“创伤小、切口少、出血少、疼痛轻”的微创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手术中的风险,并缩短了患者康复和住院时间。
手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医生通过术前与术中影像数据融合、配准,实现对股骨端定位点高精度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导航,并且在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导航下,利用5G骨科机器人定位精准的优势,不需要多次的透视即可完成置钉。将手术时间从传统的60分钟缩短为30分钟内,且术中仅需x光透视1至2次,减少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辐射暴露剂量。
5G骨科机器人在专家团队的远程操作下,在设计规划好的股骨“定位点”,通过一次钻孔精准建立骨道,有效解决传统手术反复多次钻孔造成骨道扩大松动、建立失败的难题。患者手术切口仅有4个,在股骨侧仅需1cm切口即可完成定位、钻孔、植入肌腱、界面螺钉固定的所有操作,术中出血量仅有2毫升,真正达到了微创的效果。
手术实施后,患者在术后4小时即可行直腿抬高训练,24小时后在支具保护下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练习,为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了良好的功能基础,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解放军第九四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周鹏介绍,骨科机器人不仅是“手”的延伸,也是“脑”的延伸,它拥有高精度的光学导航、机械臂定位以及术中三维成像,导航和定位精度优于毫米级别,可以辅助医生实现植入物或手术器械定位“零偏差”。(完)
- 长假之后患上“节后综合征” 你中招了吗?
- 盛唐五律的蜂腰格
- 河南:木版年画 守护年味
- 春节将至,出行人员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 【网络中国节】今天明天 都是小年
- 零食饮品这样选【健康幸福过大年】
- 冬季护肤,5个“不可” | 科普时间
- 安平站:国家管网枢纽站创新管理启示录
- 春节将至年味爆棚!“蛇元素”花馍、文创热销
- 雪地靴暖和又舒适,适合冬季长期穿着?丨中新真探
- 乐岁弦歌起 非遗年味浓——“过年——春节主题展”印象
- “重庆最绿县”打造“大巴山药谷”
- 吐鲁番考古发现唐代西州长史李重晖墓 揭示安史之乱后西域与中央政府关系
- 川酒在“一带一路” | 金盆地集团开启驶向2025的璀璨新程
- 基围虾、多宝鱼降价明显!水产品平价礼盒受欢迎
- 康复后如何提升免疫力?速看甲流6问6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