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改善精神障碍有利于促进躯体疾病的共病管理
中新网上海7月12日电 (陈静 乔颖)多位精神卫生领域专家12日在上海表示,改善精神障碍有利于促进躯体疾病的共病管理。
记者当日从“第十届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下称:院长论坛)上了解到,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存在“双向”关联。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常与精神障碍共存;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易患躯体疾病或者与躯体疾病共存,增加医疗成本和诊疗难度;精神障碍的病耻感严重阻碍慢病管理。

作为“2024年心理健康普慈论坛”分论坛,院长论坛由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和上海市医院协会精神卫生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神健康医学分会共同承办。来自中国各地的近200位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参与院长论坛。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希望专家学者们通过跨学科的思想碰撞和现代精神专科医院管理理念等的深度分享,探讨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带来的挑战,推进精神医学专科高质量发展。
在院长论坛上,多位专家不约而同认为,需要建立综合医院非精神科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可以通过构建主动服务模式,基于自愿的早筛查、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精神健康;加强对非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精神科医师可驻扎非精神科,促进非精神科与精神科紧密联系,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联络会诊及转诊路径;同时,积极开发智慧医疗模式,实现高效筛查和有效管理,最终形成实时监测、评估、预约诊疗系统等,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医院对非精神科患者的精神卫生服务。
在分享精神科特色诊疗技术时,多位专家概括了包括基因检测、脑诱发电位、多导睡眠监测、体动记录、脑部影像检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在内的诊疗技术。专家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闭环神经调节、肠道菌群干预、脑脊液相关治疗、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都将为精神医学的诊疗注入“新鲜血液”。
多位专家12日展开“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深化精神医学专科高质量发展”的讨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在“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深化精神医学专科高质量发展”的讨论中,多位专家认为,精神专科医院建设需要持续探索新模式,注重解决疑难危重症,聚焦人才梯队的培养、多学科的联动、科研平台的搭建、管理效率的提高。一种新颖的“流动式医疗”的形式在讨论中备受关注,即:病房组织开放式流动医生,固定护理团队,各科室医生流动进入开放病房,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医生团队。这样既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又有望形成住院或门诊亚专科,进一步细化病种分类和诊疗,提高效率。
当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对记者表示,人类90%的脑发育是在5岁前完成的,儿童早期大脑发展具有高度可塑性,婴幼儿阶段是脑智发育的关键期,尤其是怀孕到3岁是儿童体格、认知及情绪发育最关键的时期,要把有利因素最大化,不利因素最小化。
她认为,当下,儿童健康内容包括生存健康、营养体格和脑智心理,工作模式从卫生领域到多学科合作。
上海市医院协会精神卫生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邵阳当日表示:“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作将继续充分发挥论坛的特色优势,展现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学科新发展,发现和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完)
- 首批国家级名单公布!广西这些品牌入选
- 【文化中国行·一线讲述】那些被文学照亮的村落
- “慧”及养老 上海已建成70多家智慧养老院
- 暴雨蓝色预警:10省区有大到暴雨 湖南江西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华艺照明2025年春季新品订货会,重磅发布!引爆市场!
- 上海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落成
- 清明民航运输活力彰显 支线“小城”航线激活区域旅游经济
- 当AI赋能医疗 可以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什么?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古籍里的清明:“三合一”节日写满春意盎然
- 乐于林泉 诗意栖居——故宫博物院“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印象
- 专家:单抗药物让AD治疗进入新阶段
- “失”中见“得”——从铁路失物招领处看春运之“变”
- 中外博主眼中的新疆冰雪盛宴
- 春节临近 “年宵花”市场火爆 品种服务都“上新”
- 古韵新声入江南——江苏无锡打造“爱乐之城”
- 冠心病治疗有望减少支架植入?中国科学家发布研究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