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言:美在电池供应链“使绊子”行不通
美国政府近日发布《通胀削减法案》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声称若美国产电动车包含中国等国家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将不能享有税收抵免。该细则一出炉,便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美国选择在电池供应链上“使绊子”,将中国企业的产品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损人害己。这种自我封闭、排斥正当竞争的低劣手段,撼动不了中国在全球电动车电池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电动汽车被美国政府寄予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厚望。为争夺绿色产业发展优势,美国一面通过贸易保护手段,遏制打压他国企业;一面推出《通胀削减法案》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实行歧视性补贴政策。然而美国政府用尽手段,却没能带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受此影响,不少美国车企纷纷调整生产计划。通用取消了到2024年中期生产4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福特则推迟了共计120亿美元针对电动车的投资。
无视产业规律,错判市场需求,是美国“电车梦”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制造成本本就相对较高,导致其售价居高不下,落后的基础设施更是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近日,美国超过3000家汽车经销商签署联名信,呼吁政府叫停其激进的电动车发展计划。“现在大量滞销电动车停在我们的停车场,市场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公开信中还列举了美国电动车行业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缺乏充电基础设施、电网不稳定以及缺乏对电动车电池至关重要的矿物供应等。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执意将供应链相关经济议题政治化,人为设立贸易壁垒,将进一步推高原材料成本,积压更多电动车库存,在销量的下坡路上越滑越远。据统计,中国企业占据全球过半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在部分电池材料方面的供应满足了高达90%的需求,这种规模经济使得美国企业几乎不可能在生产环节脱离中国。美国媒体指出,政府正在“走钢丝”,新规或使有资格获得税收减免的电动车数量减少,反而背离美国汽车行业从化石燃料向新能源转变的初衷。
美国割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干扰生产要素流动的做法,既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对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违背自由贸易市场规则、原则和规律的事情,就像用筛子建拦水坝,再怎么费力,水还是会穿过缝隙流向它该流向的地方。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
- 【代表履职风采】市人大代表周定宁:用科技“点亮”深山果园
- 喜报 | 同策集团连续21年行业领先
- 首单“商改保”REITs上市 | 3月融资月报
- 百年匠心传承!酷彩鎏金火焰桔、阳光雏菊系列铸铁锅京东首发
- 龙湖龙智造:以龙湖智慧智造未来城市
- 新城建管:以产品力革新引领行业转型与全国化布局深化
- 戴西数字化研发平台:布局中国国产工业研发设计系统的初心
- 锦绣中国年丨这些“首次突破”带来的中国信心
- 逛庙会、赏非遗、骑马踏雪 今年流行休闲过年→
- 【新春走基层】雅砻江上万名建设者奏响新春“奋进曲”
- 大湾区2025年1-3月东莞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
- 语音操控,舒适无限:顾家智能沙发成家居新风尚
- 中建东孚:以央企担当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 游戏产业与人工智能的共生进化:技术试验场与应用新边疆
- 冠珠瓷砖×郭培:当东方美学邂逅匠心工艺,高定精神如何重塑品质生活?
- 华北区新开盘谍报:改善产品热推,整体去化表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