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企业家发出“招贤令”,“光明引力”从何而来
深圳秋意渐浓,光明科学城却春意勃发。
11月10日-12日,2023光明招商大会暨第二届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大会在光明天安云谷会议中心举行,向全世界释放了科学之城的“向心力”:整体签约项目38个,意向投资960亿元;国药集团、海尔集团、西门子、广新控股集团、华润等7个业项目及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最高给予5000万元奖励,并打造6个平方公里级新型产业社区,让“空间等项目”落到实处……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光明的“朋友圈”会更可观:今年1-9月,光明区累计引进企业764家。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项目7个,央企国企项目6个,上市公司项目12个,外资项目14个。此外,正加快推进20个重大优质项目落地。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从全球视野到站位领先,从高端挂帅到尖兵引领,从靶向精准到生态共建,这份成绩单体现了“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的显著特征。那么,招商引资背后的映射了什么的格局?科学盛宴蕴含了哪些深意?现在,让我们从光明向全球企业发出的“求贤令”里,解锁光明逻辑;也让我们穿透光明的朋友圈、生态圈、创新圈和服务圈,洞见“湾有引力”。
朋友圈:
主动“踏浪出海”,拥抱国际创新合作
面向未来,必然要面向世界。在2023光明招商大会的签约名单中,GE医疗、西门子、莱茵等多家国际500强企业,影影绰绰。
主动“踏浪出海”,向全世界抛去橄榄枝,成为光明招商的一个鲜明标签。
时间追溯到年初。光明与世界朋友圈对话的第一站是欧洲。今年2月,作为春节后首个赴欧招商的深圳代表团,光明区代表团远赴法国、德国、瑞士,加速海外资源聚集,期间密集举办大型推介会2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份,会见企业56家,达成合作意向项目7个。德国之行,光明区代表团还拜访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莱茵集团以及一家特种设备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并取得积极成效。
坐标德国。在当地一场投资推介会上,光明区与全球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数字平台德融宝(Diribo)签署了深圳总部及全球竞争力中心中国总部落地合作协议。
“我们乐见深圳市在‘20+8’重点产业集群布局中,将智能传感器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光明,从专项政策到产业基金、空间保障、重大科研设施等方面给到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孕育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土壤。”德融宝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梁楚君坦言。作为平台企业,德融宝拥有1.1万家欧洲传感器会员企业。
8月7日,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落户光明科学城,深圳再添一家跨国集团区域总部。不久前,全球最大镍生产商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在光明设立新能源电池电极材料研发中心。
而在本次招商大会上,全球知名检测检验认证服务提供商德国莱茵在光明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检测运营中心。
现在,科学之城还将平添一份时尚范——三百年历史的瑞士腕表品牌或将实现“光明制造”。众所周知,瑞士钟表业享誉世界,深圳是“中国钟表之都”,光明区是深圳乃至中国钟表产业的集聚地。通过这次“出海敲门”,光明区代表团与瑞士领先的工业4.0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瑞士SSF智能工厂进行对接,推动其与光明区钟表产业集聚基地合作,打造中瑞钟表与精密制造产业园,瑞士独立腕表品牌MC公司将在光明规划建设全球领先的手表机械机心关键零件研究中心。
拓者无疆。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光明开放链接全球资源。在今年4月举行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开幕式上,光明科学城向全球发出设施开放共享邀约,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九大设施全部面向全球科研机构、企业、个人开放共享,为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提供大型科研物质条件。
一场海外学术研讨会,更是让光明首开先河,成为国际创新合作的“拥抱者”。今年6月底,深圳市光明区委组织部和共青团深圳市光明区委员会联合举办2023第二届“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节欧洲会场——新材料领域国际研讨会,这是光明科学城首次在海外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汇聚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际顶尖科学家、高校教授,与光明科学城科研机构、高校的青年专家学者碰撞观点,推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
这样的“相拥奔赴”逐渐成为常态。今年以来,首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工程生物创新大会、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等国际性专业论坛峰会在光明科学城落地,持续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显然,国际企业、世界500强纷纷落子,已成为光明拥抱世界的最佳姿势。“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全面拉开156平方公里发展新格局。”2023年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光明区相关人士介绍,光明区将继续聚焦世界级标杆企业,不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引进高质量产业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生态圈:
传感器成为顶流,产业集聚生态蔚然成风
在这场各界瞩目的招商大会中,与世界500强同样成为“顶流”的,则是一个小小的传感器。
11月10日,由光明区人民政府、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大会持续落地,逐渐成为C位。
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大会的签约仪式上,江苏多维科技宣布在光明布局磁传感芯片和模组研发中心;汉希科特研究院布局MEMS传感器全产业链的开发制造和服务平台;浙江佳格科技将落地高精度智能光栅传感器研发与应用中心;德国UST则在光明布局高端气体传感器量产线;上海亿铸科技将开发AI大算力芯片工程应用中心;中科米点签约落地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研发和汽车碰撞测试基地……
磁传感芯片、 AI大算力芯片、汽车碰撞测试……这些硬核技术的背后,都指向了传感器。
作为本次本届招商大会及专业论坛主角,,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智能家居、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可谓无处不在。
在业界看来,它不只是一个元器件,更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的关键核心和先导基础。赛迪最新的《2023全球传感器产业趋势研究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792.4亿美元,超过万亿人民币,智能传感器比重持续加大。还有数据分析,随着智能驾驶、工业4.0、智慧城市,光伏风能等新能源等领域对智能传感器需求旺盛,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7082亿元。
面对万亿新蓝海,考验的是眼界和定力。光明显然是产业生态的顶级设计师,在深圳的“20+8”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中,智能传感器产业是重要一环,光明区则肩负了产业化示范区的重任。
如何破题?以招商为名,云集企业家和科学家,成为本届传感器大会的“光明答卷”。
现场,围绕智能传感器与储能、与工业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与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分别举办的4场技术论坛,比亚迪、迈瑞、和而泰、柯力传感、杉川机器人、赛莱克斯、汉希科特德国微系统应用研究院等在内的国内外产业界、学术界的代表作主旨演讲或应用场景推介。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区还为首批申报成功的8家智能传感器企业发放奖补资金共1420万元。
补助背后是政策。近年来,光明区以打造全市智能传感器中试熟化与产业化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先锋区、全球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重要策源地为目标,出台了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
面向光明区西南方位,综合开发范围1.95平方公里的明湖智谷是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现在,工人有序作业,机器热火朝天。不久,湾区首个智能传感器主题专业园区将在这里绽放。
“我们组建了50亿规模的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据相关人士介绍,光明日渐成为以智能传感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成长沃土,蕴藏着广阔发展空间和合作机遇。
那么,当100亿级生态集群遇到 50亿级产业基金,如何营造生态气候?按照光明披露的数据,全区现有包括基本半导体、赛微电子、美思先端等在内的传感器企业82家,接近深圳市四分之一,其中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子公司11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8家。预计到2025年,全区智能传感器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将成为深圳最大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需要留意的是,目前还有77家传感器企业在洽谈中。
传感之光,犹如繁星点点,在光明科学城汇聚成炬。一个以毫米为计量单位的传感器,构筑起跨学科、跨领域的“大科学大应用”生态,值得期许。
事实上,智能传感器产业只是光明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生态集聚探索样本。而这样的生态圈,还有更多。目前,光明已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等500亿级产业集群,正日渐成为先进制造业成长沃土,涌现无限发展潜能。
创新圈:
坚定“8+5”赛道,释放新质生产力
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有如“榕树效应”,因为产业集聚离不开科技创新引领的尖兵企业。对于光明而言,心无旁骛地聚焦“8+5”产业赛道,坚定“招大引强”,在近年来的多轮招商中,有它的甄选,有它的调性,也有它的坚守,最终形成了一个“尖兵引领”的创新圈层。
在本轮招商大会上,不少签约企业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者,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精密仪器设备、软件和信息业等头部创新企业。
按照公布的清单,国电投全来电在光明布局大湾区充换电站生产运营中心;浙江双环传动布局高精密齿轮研发生产项目;青岛通汇电力在光明落地集团总部;郑州三晖电气落地大湾区储能总部;创维光伏在光明新建光伏智能制造基地;贝特瑞在光明新建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科曼医疗在光明新建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及制造基地……
在业界有识之士看来,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强调创新驱动,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
与这样的理念高度契合,光明的创新驱动能级也越来越高。有数据为证:近五年来,全区GDP年均增速9.1%,全市领跑,去年达到1427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六成。
目前光明已经集聚百亿级企业12家、上市公司32家、国高企业19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2家。这些数字正在加速刷新,不断改写。
此外,共享开放理念,也让光明的创新圈有更丰富科创资源。相关人士介绍,光明区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光明科学城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既与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为企业攻克核心技术提供关键的“科学重器”。
服务圈:
“土地+资金”护航营商环境,密集政策彰显责任担当
从国际朋友圈到创业生态圈到企业创新圈,都需要政策的护航和服务的加持。近年来,光明区围绕“8+5”产业集群,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加快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包括:一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套产业空间政策、一系列产业集群专项政策,以及一批行业发展支持政策。此外,发起设立百亿级的科学城母基金,落地总规模75亿元的3个产业基金,推出100亿元科技金融专项,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三份行业政策,一批产业细则,勾勒出光明“服务圈”的基本面:仅2023年以来,已出台制造业、金融业、商业等3个行业政策,以及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智能传感器、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合成生物等一批产业集群政策。
对于光明而言,需要因地制宜践行政策,在“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中展现智慧与担当。
土地空间和真金白银,是两大“关键变量”。深谙“空间为王”,2023年光明强力推进连片产业空间整备,重点打造光明湖、光明中心区、凤凰城等三大总部集聚区,马田、凤凰、玉塘、公明等四个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以及大湾区智能传感、生物医药谷、半导体等6个“平方公里级”新型产业社区,全年将释放产业用地100公顷以上,提供优质产业空间超400万平方米,加快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到“土地等项目”。
真金白银则是招商的最好诚意。此次招商大会上,光明区重点推介和解读了新进出台的《光明区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光明区促进商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据悉,光明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从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加快制造业创新升级、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7个方面,支持各类制造业企业扎根光明、做大做强。
在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方面,对使用募投资金投资建设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及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奖励。
总部经济导向之下,光明也有大手笔。按照去年“光明区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征求意见稿)”,“世界500强”企业迁入光明区、或在光明区设立中国区及以上区域总部或功能总部企业的,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中国500强”企业迁入光明区的,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落户奖励。
毫无疑义,越来越多“500强”的落子,成为光明营商气候的最有力佐证。
从“主动敲门”到双向奔赴,从筑巢引凤到靶向招商,光明彰显了“科学+产业+城市”的水乳交融,也诠释了“湾有引力 向光而行”的核心内涵,多方位展现光明区的创新动力、经济活力、投资潜力,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城呼之欲出。
- 汇兴智造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国泰君安申请“国泰海通”等商标
- 餐饮住宿、家电汽车都便宜啦!各地推出优惠政策促进消费→
- 保荐代表人业绩两极分化 1037人注册制下保荐项目颗粒无收
- 万兴科技副总裁朱雯雯:大模型加速改变音视频内容生产的成本结构
- 维信诺打造中尺寸业务增长新动能 合肥国显8.6代AMOLED生产线开工
- 步长制药赵超: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动中药走向现代化
- “中国红”闪耀太空 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点赞
- 海尔智家上榜绿点中国2024年度案例
- 浙商银行:未来5年提供意向性融资不低于2000亿元,为中国与东盟高质量产业合作贡献浙银力量
- 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 新芯股份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 “A+H”上市热潮再起 年内9家A股公司谋划赴港上市
- A股大反攻后,要不要持股过节?近七成私募看好节后行情
- 今日上交所全网测试!集中申报大量订单时 验证竞价处理平稳运行
- 中国贸促会回应近期美一系列涉华限制措施:合作仍是主流 共赢才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