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消费提示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注意食品安全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7日讯(记者李冬阳)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合一”,购买月饼、外出旅游、家庭聚餐等消费活动将迎来新高峰。节日期间无论居家休息、出外旅行,还是亲朋相聚,都应注意饮食安全与营养健康。
为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假期,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部署“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工作”,责令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压紧压实企业主体和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检监测,全力排查风险隐患,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合理健康消费。中国经济网记者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节令食品选购有讲究,散装、现制、私房月饼要留心
购买散装月饼时,注意查看月饼色泽、形状、气味,盛装容器是否清洁等。购买现场制售的月饼时,注意查看加工销售场所是否具备合法生产经营资质,制售人员是否采取相关卫生防范措施,如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等。慎购“私房”月饼,不购买来源不明的月饼。
选购大闸蟹时尽量不要挑选死蟹或濒临死亡的蟹,注意其鲜活度。选购好的大闸蟹如不立即食用,保存前忌用急流水冲洗,应捆绑其腿放入冰箱冷藏室,盖上拧干的湿毛巾,可保存3至5天。
消费者网购、直播购物和网红带货时,不要被网上华丽、浮夸的包装图片或主播的宣传所蒙蔽,不要盲目购买所谓的“网红爆款”“打折促销”等产品。不要轻信广告,尤其是“健康纯天然”等夸大宣传,对“打折”“促销”“保健”“无糖”等概念要警惕。
就餐消费合理选择,注重营养均衡搭配
外出就餐时,应尽量避免去人员集聚密度大的餐厅。选择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高和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食用前要注意检查食物感官性状有无异常、是否新鲜,就餐后索取发票等凭证。
网上订餐时,选择证照网上有公示、安全量化等级高、配送距离近的网店下单,慎购凉菜、生食、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拒收未加贴“食安封签”或封签已破损、安全无法保障的外卖餐食。收到食品后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家庭就餐时,要选择新鲜干净食材,可适量储备耐贮存食材,不采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尽量不购买、储存易腐变质的食材。谨慎食用鲜黄花菜、新腌制的菜等高风险食品,外购卤肉制品应彻底加热后食用。在家做饭之前、期间和之后,都要用干净流动的水洗手,厨房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或消毒;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或盛具要分开。菜肴要做到烧熟煮透。剩菜应覆保鲜膜及时冷藏,尽量不吃剩菜剩饭。
注重搭配,营养均衡。日常饮食应涵盖多样食材、荤素搭配、谷豆混吃、蛋奶兼顾、果蔬充足,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均衡供给。
注重节约,按需点餐。倡导绿色环保,杜绝奢侈浪费,外出就餐请根据人数和食量按需点餐,尽量做到点餐点少,不够再添,理智消费。剩余饭菜分类打包冷藏,再次食用时充分加热熟透。
消费凭证保管好,合法权益要维护
“双节”期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就餐或者接受服务时,要主动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并妥善保管,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假如在消费过程中遇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精彩活动升温辽宁游
- 金秋十月山河锦绣 神州大地展现万千气象
- 祝福祖国
- 全新XT5限时26.59万元起 凯迪拉克以价格和配置见诚意
- 2024年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启动,信用领跑企业可享百亿信贷支持
- “中华文明溯源”特展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
- 中外文化交流报告发布:“Z世代”担当新主力,未来全球朋友圈将更年轻
- 月亮发起了位置共享
- 合肥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只羊涉嫌误导消费者被立案
- 香港将办创意名菜大赏赛 冀创新菜式吸引消费者
- 文化中国行丨温州的这条路,为什么是弯的?
- 国家巡回医疗队赴宁夏开展健康义诊
- 游园看彩灯、“打卡”新科技、沉浸式旅拍 缤纷新业态激发文化消费热情
- 北京启动惠民文化消费季
- 年纪轻轻,血脂怎么就高了
- 全国爱牙日:如何改善孩子牙齿表面的抗龋能力?专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