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脑科医生”在最后一个中秋岗上精细“问诊”保安全

视野之家 2024-10-16 clz123 78147

  中新网哈尔滨9月17日电 题:铁路“脑科医生”在最后一个中秋岗上精细“问诊”保安全

  作者 佟思瑶

  “最后一个中秋我就不回去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明年过节咱们一定团圆…”9月17日中秋节8时30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车载设备车间检测工区信号工梅春贤挂掉家人打来的电话,像往常一样背着工具箱,走进了机车库,这是59岁的他值守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信号工梅春贤进行车载设备数据分析 张成杰 摄

  车载设备被称为火车的“大脑”,在机车行驶过程中实时采集和分析列车运行数据,并通过调度命令、设备显示灯来告知司机前方路况,是整个机车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对机车车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工作“疲劳”,保证机车出库后“精神满满”是牡丹江车载设备车间检测工区职工们每天的工作内容。

  “这些具有数据记录功能的车载设备类似于飞机的‘黑匣子’,我们就像脑科医生,通过数据下载分析,查找机车运行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排除诊断安全隐患。”梅春贤介绍道。

  牡丹江位于滨绥、图佳两条长线铁路的交汇点,日均输送旅客数量达1.7万人次。时至中秋假期,客流量激增,保证车载设备平稳运行、旅客出行安全顺利便成了梅春贤与工友们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他们需要24小时不间断对机车进行检修测试、分析数据,使返修机车及时出库运行,保证机车的需求数量。

  目前,他们需要对已经入库的12台机车进行“健康体检”。“我测试完信号主机工作状态了,没有异常,现在看看LKJ主机面板的显示状态!”梅春贤对工友说道,转身穿过仅容纳一人侧身通过的过道,走到轰鸣阵阵的机车内部机械间。这里空间狭小封闭,转过身都很困难,他缓缓地蹲了下去,熟练地打开了设备机柜,仔细查看监控主机的运行状况。

信号工梅春贤进行车载设备检查 孙冰冰 摄

  北方的九月,室外温度只有15度,可由于运作中的设备大量散热,车内作业空间异常闷热,直逼40度。梅春贤不仅要长时间保持半蹲的姿势,还要时常移动身体,对机械间内进行全方位检查,他额头上的汗水顺着鼻尖滴落下来,工作服也湿了一大片。检查完毕后,他起身活动下早已麻木的双腿,慢慢爬下车,却被扑面而来的冷风吹得打了个寒战。梅春贤又迅速钻进地沟,不顾车底泥泞的油污,用手挨个探查设备螺丝的紧固情况,并用扳手拧紧每一个螺丝和防缓标识,以排除设备运行时的安全隐患。

  凉风阵阵,穿透了梅春贤身上汗水浸湿的工作服,冰冷的衣服紧贴在皮肤上,刺骨难耐。他拧紧最后一个螺丝,又仔细擦拭起零部件上的油污,以防止堵塞重要部位,影响设备运转。“我今年59了,这活儿干了大半辈子,每次想到旅客的出行安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梅春贤说道,“有四年中秋节没回家过了,马上要退休,想想还真舍不得,但是家里人也都理解,都说让我好好工作,别出差错,等我回家再安心吃个团圆饭…”他出神地望着家的方向。

  检修完毕回到屋里,梅春贤拆开一盒出发前家人塞给他的月饼,大口咬下去,眼中满是对家人的思念。(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