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为何印度难以成为下一个中国?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9日刊登题为《为什么印度不能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文章,作者是纳撒尼尔・塔普林,内容编译如下:
21世纪的前20年主要是中国崛起的故事。接下来的20年会是印度崛起的20年吗?
有很多乐观的理由。但印度的前进道路可能与中国截然不同,而且更具挑战性。
虽然从理论上讲,印度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一系列障碍仍然使工人与雇主之间建立联系困难重重。这使得家庭和企业都很难积累起某种投资热潮所需的积蓄――这种投资热潮曾经改变了中国台湾和韩国等“亚洲四小龙”的面貌,使其摆脱了贫困。
仍然很高的贸易壁垒是另一个问题,特别是如果印度想成为像中国一样的电子产品组装中心的话。
遗憾的是,印度一直在努力为适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铺平道路――尤其是女性,而印度劳工和就业部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财年,印度只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劳动适龄人口加入了劳动力大军。这比2018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全球中低收入国家约50%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中国的71%。
对农业和农村粮食援助的巨额补贴可能是原因之一。而与许多女性工人住在宿舍的中国相比,印度女性对离家生活和工作的容忍度较低则可能是另一个原因:去年接受政府调查的女性中有45%表示,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使她们无法加入劳动力队伍。
印度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投资基础设施。但政府已经债台高筑,如果私营部门的蓬勃发展不能增加税收收入,就可能难以继续取得进展。
印度的公共债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5%,在新兴经济体中仅次于巴西。到本财年结束时,中央政府的资本支出将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即占GDP的3.3%。要维持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就需要增加收入、降低补贴或让私营部门更多地参与进来。
这一切都使得印度必须竭尽全力为外国直接投资铺平道路,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
根据汇丰银行的数据,2021年对计算机等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约占印度GDP的0.5%,但现在也显著回落。这令人担忧,因为印度迫切需要这些劳动密集型装配工作。富士康等电子巨头正在大力投资,但也面临着僵化的劳动法等问题。
- 紫金矿业:对外出售资产完成交割
- “高补贴”“高奢品”? 小心仓播里的这些套路
- 云镝智慧参编!深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标准正式获批立项!
- 浙江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建荣当选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新任会长
- 文化中国行丨新春打卡“南北狮舞” 在传承中舞出精气神
- 冰雪元素拉满!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首次全要素彩排完成
- 新春走基层|苦累永攀登——跟着泰山挑山工送货
- HIMA智能安全测试助力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 实现降本增效
- 厦门国际银行宁德分行举办“青春向党植新绿 青年守廉筑清风”主题植树活动
- 1月20日爱慕股份涨停分析:纺织服装,优化生育(三孩)概念热股
- 异动快报:ST百利(603959)1月17日14点30分触及涨停板
- 百嘉医疗领先科技:MRI全身核磁共振结合先进成像技术助力癌症早期检测
- 提升团餐竞争力,海底捞开启“大厂美食篇”,入驻北京小米
- 新春走基层丨与病魔赛跑 为生命而战 这里的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 深空深海全覆盖!我国加速攻关下一代北斗系统技术
- 2024年12月房价数据公布 一线城市“止跌回稳”信号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