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

视野之家 2024-01-23 clz123 71662

  本报记者王彩娜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从京津冀到粤港澳,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从东部到中部、西部、东北,2023年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就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以及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力点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耀。

  中国经济时报:在您看来,2024年,我国区域发展将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将在哪些区域重点发力?

  陈耀:
一是受地缘政治影响外溢、全球通胀压力较大、贸易保护限制增多等不利因素影响,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传统外贸大省面临外需走弱、成本上升、风险加大等多重挑战,且2024年仍将持续承压,主动服务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势头将进一步增强。随着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地转战内需市场,中西部内陆腹地将迎来更好发展态势。

  二是
区域板块或经济带内部分化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区域板块或经济带内各地增长态势明显分化,特别是经济增速差距明显,而在过去,板块内部地区地理位置相似、经济发展也基本处于相近水平。以中部地区为例,近两年来,湖南、湖北、安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而河南经济增长低迷。东部地区亦是类似情况,比如,随着自贸港建设不断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海南多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而经济大省江苏在较高基数上平稳运行的压力持续加大。同一个省份中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之间也在分化。

  三是重大区域战略的引领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强化、主体功能区关键作用将进一步发挥。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为各区域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指明了方向。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十周年的重要节点,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基本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深化实施新阶段,作为新“两翼”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也将取得更大突破,尤其是疏解、产业、公共服务及配套项目建设将加快推进,京津冀合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经过八年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创新支撑与拓展对外开放等方面成效突出,但这些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还面临不少挑战。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极为关键,因此,要继续着力在生态环保、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安全等领域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预计2024年东北全面振兴会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突破和效应释放,强化制度创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继续深入推进,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战略性平台建设不断加快,引领三地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中国经济时报: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陈耀: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阶段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高水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亟须解决,深化改革创新要加快节奏、加大力度,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比如,当前区域重大战略涉及地区的一体化主要是依靠中央政府主导推动的,由于缺少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难以形成以市场为基础、内生自发的经济一体化,要加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内推行跨区域经济核算机制,探索税收产值等分成模式、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使市场在资源空间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形成动能强劲、梯次接续、全面开放和安全韧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由于部分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当前依然面临较大的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尚未找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部分关键产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分布过于集中,一些地区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的匹配性不足,差别化的区域产业政策亟待完善,区域之间市场化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也尚未完全建立,地区间产业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仍然突出,因此亟须加快构建梯度合理、联系紧密、协作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体系,需要特别注重产业转移与项目要素保障水平相匹配。同时积极引导各地区各有侧重打造对外经贸合作通道与网络,高水平建设一批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和对外开放高地,形成具有一定活力增长的动力源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还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城乡公共服务品质、营商环境标准等方面。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各地区、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化细化实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增强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功能作用,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

  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着力把经济优势地区打造成为带动区域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动力源,同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加快构建各区域间融合互动发展新模式,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以更高层次上的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下好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