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农业兴村富民
干净宽阔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院落、独具特色的橘文化景观……漫步在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南桥村,一幅和美乡村景象映入眼帘。
南桥村是传统的柑橘种植大村,常年柑橘种植面积1万多亩。但之前却有一些柑农打算放弃老本行,去城里打工。“过去价格不稳,大伙儿辛苦一年也不赚钱。”村党总支书记李玉珍说。
为了让村民增收致富,自2018年担任村支书以来,李玉珍和村干部带领村民在打造柑橘品牌、引进新品种、拓展销路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多方考察学习后,我们以集约化管理、品牌化推介为主线,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扶持6家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管理销售、村民入股、配发农资等方式,提升柑橘品质。”李玉珍说。
村里还与省里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发展订单农业,以高于市场的收购价为村民的柑橘“保底”。一纸订单,让村民们安了心。“现在每亩可增收3000元左右,有保障,大伙儿越干越踏实。”村民邓耀炳说。
依托小小柑橘,南桥村走出一条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去年,南桥村柑橘销售总量3000吨,销售收入逾9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6万元。
特色产业助力南桥村打好农旅融合牌。南桥村是宜都的“北大门”,紧挨国家4A级景区青林休闲旅游区,“318”国道1314公里处就在村内,不少游客慕名到“1314情缘”拍照打卡。
“既要百姓富,还要生态美,提升村容村貌是关键。”李玉珍和村干部在调研后得出结论。村里争取项目和资金,积极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充分听取村民的好想法、好意见,合力提升乡村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南桥村的变化,是红花套镇在乡村振兴路上抓好特色产业的一个样本。”红花套镇党委书记朱景波表示,下一步,将在全镇推广好南桥村的经验,以生态兴推动产业兴,持续发展好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柳 洁)
- 画画、看书、玩魔方 高铁增设“遛娃舱” 太哇塞了!
- 全国人大代表吴相君:加快推进中医药数字化和智能化
- 毛利率快赶上茅台,上市后股价狂飙245%,年赚8亿的“毛戈平”还是离不开毛戈平
- 股票行情快报:皇台酒业(000995)3月26日主力资金净卖出78.80万元
- 大冷量还健康,美的风语者柜机客厅的完美“搭子”
- 耿福能代表:鼓励执业医生开办诊所 推动优质资源向下扎根
- 温故知新
- 股票行情快报:酒鬼酒(000799)3月20日主力资金净卖出3336.36万元
- 天津银行成为首家通过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的上市银行
- 湖北新茶饮品牌“爷爷不泡茶”亮相北京
- 领涨白酒股,700亿“苏酒老二”凭什么?
- 股票行情快报:水井坊(600779)3月13日主力资金净卖出405.61万元
- 大童保险服务发布2024年度好赔服务报告,累计输送赔款超21亿
- 异动快报:华胜天成(600410)1月22日10点41分触及涨停板
- 舍得酒业(600702)2月14日主力资金净卖出5402.25万元
- 本周盘点(2.10-2.14):泸州老窖周涨3.77%,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出4540.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