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金融“新极点”②|前海紧抓跨境投资机遇,推动深港科创合作发展

保险理财 2024-01-01 clz123 9594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一辆有深圳、香港两地车牌的轿车停在深圳前海弘毅大厦楼下,几位投资人、企业主行色匆匆、阔步走进大厦。

这种画面几乎每天都能在这里见到,弘毅大厦是前海着力打造的“全球私募中心”,目前已聚合超30家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目前,深港两地畅通资金渠道,共同培育优质科创项目已成为共识。深圳创业氛围浓厚、科创企业众多,不同赛道的优质标的可供选择,但相较而言,香港科创企业项目数量较少。为解决资金跨境流动难题,深圳前海不断优化QFLP、QDIE和WFOE PFM试点。

而在目前IPO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前海也在推动S基金发展,为PE/VC寻找有效的退出路径。

“深圳的创投规模和发展需要来说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湾区有没有机会,核心是看深圳和香港的融合程度怎么样。”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也公开表示。

紧抓跨境投资机遇,双Q扫清资金流动阻碍

前海要打造风投创投集聚区,其中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推动深港两地的科技创新发展,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

众所周知,香港资金丰富,但相对而言投资的科创项目少,而深圳投资项目相对较多,深交所交易量长期位居全球第三、市值全球第六,IPO数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因此,深港两地形成了天然的互补关系。

但长期以来,资金的跨境流动一直都是深港企业在跨境投融资实务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企业在境外开立银行账户往往程序繁琐、耗时较长,影响整体投融资活动开展。

“走ODI(境外直接投资)很复杂,资金出境的手续办理效率会比较低,因为每一个项目都要走手续,快的话三个月,慢的话半年、一年以上。深圳前海私募股权机构一村凇灵总经理刘涛告诉记者,“风投创投资金投向中小科创企业较多,这类企业以科技见长,投资项目变化很快,跨境流程过慢会影响投资。”境外机构投资内地项目亦然。

为解决跨境投资难题,2012年,前海在深圳率先启动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试点,此后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WFOE PFM)试点也先后落地并推广复制到深圳全市。

QFLP、QDIE和WFOE PFM试点旨在解决跨境投资的难点、痛点问题。例如,针对跨境投资手续流程漫长的问题,“深港风投创投十八条”强调,“优化前海QFLP、QDIE和WFOE PFM试点。优化准入门槛和申请流程,拓宽投资范围,自机构提交完整合格申请材料10个工作日内完成联合会商。”

为促进跨境双向投融资便利化,前海还推出了一系列QFLP试点优化措施,如推动香港有限合伙基金(LPF)与前海合作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支持前海合作区QFLP管理企业在给定额度内灵活调剂基金规模。

前海还允许香港创投机构等境外主体在前海开立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下,允许境外资金自由进出FT账户。这有利于为资金自由兑换和流通提供便利,促进投融资活动的开展。

“这将进一步深化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深港跨境双向投资提供更大便利。”安永华南区金融服务主管合伙人张秉贤向记者表示。

惠理集团中国业务副总裁、深圳公司负责人盛金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是在前海总结引进外资经验,创新了QFLP(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的制度安排之后,2018年,惠理集团决定在前海申请注册QFLP管理企业,以此打造惠理在内地开展股权投资的旗舰平台。

截至2022年末,前海注册的QFLP管理企业已有111家,其中港资企业占全市九成;QDIE管理企业51家,全市24家港资企业均落户前海;全市6家港资WFOE PFM企业也均落户前海,已经成为大湾区资金联通最重要的枢纽之一。

上述人士认为,在政策利好背景下,深圳前海也将迎来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

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推动深港两地科创发展

“目前,前海七成的QFLP管理企业都在前海的弘毅大厦中。”弘毅投资大湾区平台负责人胡玲玲告诉记者。

据统计,深圳目前的QFLP管理企业主要投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大消费、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深圳科创氛围浓厚,相较而言,“香港企业项目数量少、项目来源不成体系。”青松基金合伙人之一告诉记者。

“香港初创项目经常碰到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初创团队难以有足够的资金维持企业发展;二是技术,项目背后的技术支撑非常重要;三是生态圈,项目在同一地方集聚才有利于技术互通,产生凝聚力。”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策略研究)谢智刚曾公开指出。

因此,深港两地畅通资金渠道,共同培育优质科创项目或是一种可行路径。“长期来看,深圳偏科技类的企业较多,如集成电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这部分也会延伸到香港,包括香港的一些企业、青年,其实也会受这个行业的影响,所以他们其实在这些领域的创新也是非常多。”胡玲玲表示,“所以从赛道来看,我会比较看好两地在这些赛道上的机会,它会出现一个‘深港共创’的概念。”

但深港两地在进行跨境投资时,也面临资金进出不畅,跨境政策衔接性不足等问题,而前海这类国家重大平台凭借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凸显出其独特优势。

例如,凭借政策优势,目前前海QFLP、QDIE和WFOE PFM试点已经成为大湾区资金联通最重要的枢纽之一。而凭借区位优势,近年来深港两地产融互动频繁,例如刘涛告诉记者,目前一村凇灵就在接触香港中文大学的相关项目。而青松基金上述合伙人也表示,“目前与李泽湘教授在松山湖的孵化器有对接。”

张秉贤认为,随着“金融支持前海30条”及“金融支持前海115条”的相继出台,目前,深港金融机构已经在跨境投融资、数字货币、跨境金融创新激励、跨境理财等领域实现了深度的互联互通。

“下一步,两地的金融合作将继续落实到金融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配套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的建立,促进金融创新与高新科技成果应用相结合。”他强调。

寻找退出有效路径,S基金被寄予厚望

目前,如何寻找有效的退出渠道也是行业难题之一。当下一个明显的行业趋势是,IPO节奏阶段性收紧,VC/PE陷入“退出难”困境。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251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35.8%。前三季度共有322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8.5%。

前海金融“新极点”②|前海紧抓跨境投资机遇,推动深港科创合作发展

在此背景下,并购重组热潮再起。优山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陈十游告诉记者,“在IPO收紧的情况下,行业都面临着退出的问题,投资创新企业起码得有十年才能真正孵化出真正的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但目前企业未盈利很难上市,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求一些收购兼并的机会来破局,另外我们也在研究北交所的机会。”

除收并购重组之外,S基金(Secondary Fund)目前被寄予厚望。S基金,也称二手份额转让基金,是专注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基金,投资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二手份额或投资项目组合。S基金与传统PE基金的不同之处在于,S基金是从投资者手中收购企业股权或基金份额。

青松基金合伙人告诉记者,青松基金主要传统的退出渠道包括项目IPO、并购等,但由于青松投资阶段比较早,出于基金年限的考虑,有些项目需要及时退出以保证LP的收益,因此也会主动积极寻找“隔轮退”等退出机会,或通过设立S基金的方式退出。

但需要承认的是,S基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S基金雷声大、雨点小,原因是S基金的核心逻辑是打大折扣+拿优质资产,在定价上S基金代表的新LP与老LP的利益冲突很难解决,优质资产也很难在外部循环。除非强势GP主导+政府基金参与,S基金能发挥的空间才够。”青松基金合伙人告诉记者。

但从美国等成熟市场来看,S基金已经成为行业退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通过被投项目IPO退出的约占12%,而通过份额转让退出的约占20%。因此,为丰富投资退出渠道。前海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在前海依法合规建设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探索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跨境转让。

此外,支持香港等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以及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机构投资者在前海设立S基金,最高500万元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支持S基金参与前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或受让前海风投创投机构已投项目股权,按照其交易结算金额的1‰、最高100万元给予风险补贴支持。

今年6月8日,大湾区首个S基金联盟也在深圳前海成立。“深圳市私募协会会长、深创投总裁左丁也在S基金联盟成立时表示,“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存续规模庞大,其中处于退出期的资产规模超过一半,‘退出难’是当前所有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面临的问题。”虽然S基金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但也为“退出难”私募股权机构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