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稳步上升

房产家居 2024-01-10 clz123 63374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指数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4.99分位居第一,连续九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指数显示,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此外,2023年城市综合协同能力得分平均值为15.33分,比2022年增加了2.42分;2023年综合协同能力12分以上城市由2022年的37座增至65座,达到110城市总数的59.09%。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指出,这说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稳步上升,城市体系结构不断优化。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稳步上升

  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短板:一是生态协同能力增强,但短板仍然突出。随着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等领域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是未来需要完成的任务;二是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分化。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协同发展仍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针对区域发展的现实瓶颈与短板,曾刚建议采取五方面措施:

  第一,着力打造长江生态共同体,加强生态空间的有效保护。流域生态系统是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有机体,长江流域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必须以构建流域生态共同体,形成高水平的系统保护合力为支撑。一是加大《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力度;二是要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全过程、全链条保护的机制与格局。

  第二,大力发展长江绿色经济,推进一个转型,完善两个机制。即:分区构建绿色转型升级新模式,协同推进产业经济绿色转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以生态产品消费壮大绿色经济;优化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生态保护补偿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扎实打造创新共同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聚焦前沿领域和产业基础,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聚焦数实融合生态系统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长三角的龙头和全球创新策源带动作用。

  第四,构建开放共同体,提升对外开放地位,畅通高效国内循环,开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一是提升对外开放地位和水平,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深度和广度,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二是聚焦市场一体化发展,畅通高效国内大循环,大幅提升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之间以及都市圈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协同。

  第五,优化区域协同融通治理体系,打破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壁垒,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差距依然明显,亟须打破地方一般城市功能弱化、地位边缘化的困局。建议加强协同融通治理,建设多尺度空间耦合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融通治理体系。(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