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祈求“安和常乐”?古代吉祥文化展在沪开幕
中新网上海3月26日电 (记者王笈)“安和常乐——古代吉祥文化展”26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遴选天津博物馆珍藏文物131件,涵盖瓷器、玉器、织物、书画等门类,多角度展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
“安和常乐——古代吉祥文化展”。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供图
吉,善也;祥,福也。吉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期盼。以此为主题的中国古代吉祥文物创作,集中体现了对“福”“禄”“寿”“喜”“财”等自然要求的重视与希望。
其中,“福”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禄”体现了古人对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无忧生活的向往;“寿”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喜”捕捉人生的美好时刻;“财”反映出人们渴望在自己的努力和神灵的护佑下富足安稳。
“安和常乐——古代吉祥文化展”。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供图
观众可从吉祥文物的造型纹样上直观解读古人的精神世界。如“鹿”与“禄”同音,代指高官厚禄;“宝相花”常以牡丹或莲花为主体,花芯和花瓣的基部用圆珠排列,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寓意吉祥美满;“太平有象”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之意,象的寿命很长,被视为瑞兽,又因瓶与平同音,故吉祥纹饰常作象驮宝瓶。
再如展厅中的清康熙五彩刘海戏蟾图棒槌瓶,描绘了“刘海戏金蟾”的吉祥图案,诠释着古人对“财”的追求。传说刘海曾收服金蟾,令其口吐金钱、四处济贫,故被视为赐福降财的神灵,而金蟾也成为吐宝发财的祥瑞之兽。
“安和常乐——古代吉祥文化展”。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供图
据悉,本次展览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博物馆联合主办,将持续至6月2日。
馆方表示,吉祥文化在古代社会的广泛流行与合理应用,源自于民众对生活的悉心观察与无限热爱;吉祥的信仰和意识,鼓励人们积极面对人生、追寻幸福生活。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让观众感受到物质文化背后的传统文化魅力。(完)
阅读剩余全文()- 布达拉宫馆藏大明永宣款造像背后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CACA指南”进校园育才 中国医学理念出海获赞
- 强对流+大风+暴雨 中央气象台三预警齐发
- 过敏原检测阳性,一定是过敏……是真是假?| 谣言终结站
- 报告:上海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控制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构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基石
- (走进中国乡村)甘肃宕昌发展康养旅游 千年药乡引客来
- 北方多大风沙尘天气 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将有较强降水
- 莆田木雕:千年技艺的当代新生
- 北京宁夏两地携手创造“生命奇迹”治愈小儿肺气道畸形
- 幺凤浴火 柔蚕无憾——怀叶嘉莹老师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 意千重:万千书籍汇流成河,最终喷发为笔下故事
- 职校生:毕业后,这样成为“能工巧匠”……
- AI赋能中医传承与发展 国医大师严世芸:是“经验医学”与“数据驱动”的碰撞
- 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指环》之《女武神》即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