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4岁女孩“种”鼻 科技助力患者重展笑颜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我能闻到香了!”来自四川甘孜的4岁藏族女孩央拉(化名),近日在受访时高兴地说起“阿妈煮的酥油茶”。
今年2月,央拉随父母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晶团队的实验室。当她佩戴上义鼻,重新闻到香气,久违的笑容重返脸上。

央拉的父母告诉记者,孩子在仅有几个月大时不幸遭遇意外——一只黄鼠狼袭击了她的面部,导致鼻部组织严重损毁。这些年,一家人辗转多地求医,但收效甚微。
2024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专家团队对其症状进行评估后表示,由于孩子年纪太小,鉴于鼻部全层结构重建涉及复杂的面部神经与供血系统,必须等待更精准的再生医学技术支持。
转机很快出现了。得知王晶教授团队在3D生物打印与仿生组织工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由其创立的陕西麦克斯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器官定制,医院方面赶忙将病例推荐过去。
王晶回忆说,他在看到孩子照片的那一刻不禁流下眼泪,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技术不该困在实验室里,我们必须帮她把鼻子‘种’回来!”他说,医疗的终极使命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帮助人们在生命的无常中找到生活的美好。
去年8月,央拉一家人跨越千里来到西安。西安交大医疗团队采用亚毫米级三维扫描技术,对女孩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采集其家族成员鼻部特征的相关数据。
“不仅要功能完善,更要让孩子照镜子时有‘这就是我的鼻子’的归属感。”王晶解释说,团队在虚拟建模中还原符合藏族同胞面部美学的鼻部形态,并通过高精度自动化上色技术结合铂金硅胶材料制作出义鼻。
今年2月,央拉再次走进实验室,成功佩戴上义鼻。王晶介绍说,从效果来看,义鼻与女孩面部结构严丝合缝,肤色也很匹配。“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能每隔几年还需要更换。”他说,麦克斯韦团队将持续跟进,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有评论认为,当顶尖技术遇上赤子之心,冰冷的科技便有了温度。近年来,陕西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在一系列政策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支持下,王晶团队的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造福老百姓。
例如,他们为患者提供高精度与高相似度的中、高端义乳,其材料成本只有同类国外企业高端产品的十分之一,实现了国产替代与高端医疗普惠化。他们的义耳产品也在用于改善小耳症方面受到好评。
“通过AI生成模式,我们实现了义鼻、义肢等智能化定制生产。”王晶说,随着具身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他们已在机器人仿真皮肤领域进行布局,将与相关机构展开深度合作。
已在医疗科技领域深耕20余年的他说,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与国内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深度联合,让医学科研成果为更多特殊群体带去温暖和自信,“种”出希望,“香”满万家。(完)
- 首批国家级名单公布!广西这些品牌入选
- 【文化中国行·一线讲述】那些被文学照亮的村落
- “慧”及养老 上海已建成70多家智慧养老院
- 暴雨蓝色预警:10省区有大到暴雨 湖南江西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华艺照明2025年春季新品订货会,重磅发布!引爆市场!
- 上海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落成
- 清明民航运输活力彰显 支线“小城”航线激活区域旅游经济
- 当AI赋能医疗 可以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什么?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古籍里的清明:“三合一”节日写满春意盎然
- 乐于林泉 诗意栖居——故宫博物院“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印象
- 专家:单抗药物让AD治疗进入新阶段
- “失”中见“得”——从铁路失物招领处看春运之“变”
- 中外博主眼中的新疆冰雪盛宴
- 春节临近 “年宵花”市场火爆 品种服务都“上新”
- 古韵新声入江南——江苏无锡打造“爱乐之城”
- 冠心病治疗有望减少支架植入?中国科学家发布研究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