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木版年画 守护年味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撷英】
撰文/摄影:吴玮(第七届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木版年画手艺人用油墨印制年画。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的时候,贴一幅喜庆的年画,依然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春节仪式之一。人们对新春万象更新、美满幸福的共同期盼,也都藏在一幅幅色彩鲜艳、寓意丰富的年画之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韩建峰和他收藏的老年画刻版。
河南,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岁月在这里沉淀了无数的珍宝。木版年画便是其中极具韵味的民间艺术遗珍。如今在中原大地,仍有许多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坚守者。他们用执着和热爱,默默守护着这份古老的技艺,传承着木版年画的灵魂与精髓。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杨庄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同瑞在为年画上色。
河南分布着很多木版年画,粗略估计就有七八种。它们地域不同,风格也不同。最有名气的要数朱仙镇木版年画,除此之外还有滑县木版年画、内黄木版年画、周口木版年画、登封木版年画、小杨庄木版年画等。近10年来,我积极走访木版年画手艺人,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和技艺。他们对待年画手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像是一种信仰,深深地打动了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们把做年画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我想通过一幅幅照片走进非遗传承人的精神世界,表达对他们坚守一份手艺的敬意,也让更多人感知年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映照新时代非遗文化的新风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廷旭在刻版。
一雕一刻,一印一绘,古老的技艺彰显了一位位中原匠人的执着与坚守,传承与创新。他们的作品映射出中原大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也奏响了一曲曲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创新共鸣的美妙乐章。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6日 10版)
阅读剩余全文()- 古韵新声入江南——江苏无锡打造“爱乐之城”
- 冠心病治疗有望减少支架植入?中国科学家发布研究新成果
- 大地从来都是敞开的——阿来《大河源》中的行走、生态与文明
- 聚势前行·智领增长,龙树双密封静音木门技术专利新闻发布会
- 古人如何祈求“安和常乐”?古代吉祥文化展在沪开幕
- 用米汤代替母乳和配方粉,也能让新生儿健康成长?丨中新真探
- 首次全文影印“满铁”参与侵华档案
- 中医药慕课联盟成立 搭建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的“云端丝路”
- 机器狗上门送药、“养老规划员”上岗……服务消费迎来新变化
- 追觅科技携多项首创技术惊艳AWE2025 行业技术风向再改写
- 调节“春燥”睡眠肥胖问题 湖南时令节气发布养生知识
- 埃及青年艾小英:翻译为“桥”文学为“媒”,让读者感知中国
- 打胰岛素比吃药降糖效果更好吗?丨中新真探
- 官宣!2025年“3·15”晚会主题发布
- 中国人保寿险罗城县支公司开展“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宣传活动
- 为4岁女孩“种”鼻 科技助力患者重展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