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变革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官网
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大国,从需求失衡到三驾马车协同拉动,从地域发展不平衡到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大国竞争,产业为要。良性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经济从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巩固夯实,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向好;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纵观全球,拥有强大国际话语权和经济影响力的国家,无不在制造业关键核心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动能强劲。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进,消费和投资规模明显扩张,对外贸易持续发展,需求结构得到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凸显。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协调发展的“工笔画”由点及面,正连缀成一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画卷。
从历史维度看,城乡关系是影响一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间处于分割状态,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回望过去,我国经济创造奇迹、结构持续优化;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铿锵有力,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途!(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点评:郭存举)
- 搬新家、复生产、迎团圆 受灾群众过上幸福年
- 小而美、“线上+线下”……老字号不“老”释放消费新活力
- 为了千年的回响
- 十三年逐梦羊乳香 卡倍多书写中国乳业的时代答卷
- 四川省小小说学会“荣县小小说创作基地”隆重成立
- 成都汇阳投资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再提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有望加速落地
- 异动快报:深振业A(000006)1月20日10点8分触及涨停板
- 春节持股还是持币?且看A股近10年大数据
- 更多细节 震撼微距 三星Galaxy S25 Ultra超广角呈现惊艳之美
- 2024喜临门海外业务飙升21%!人民日报金社平力挺国货之光!
- 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揭晓
- 《2024都吹了哪些风?年度Dou Case档案一键开启》
- 衣”心守护,“梦”启未来,泰迪熊 九 年助力学生成长
- 2025京津冀跨年联欢活动在河北正定举行
- 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启动 展览持续至明年3月
- 香港将两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