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经济“新”观察】如何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张瑜:提升社会风险偏好

保险理财 2024-03-11 clz123 82001

中国网财经3月8日讯(记者李春晖)今年全国两会热度最高的话题无疑是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2024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排在首位。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专访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除此之外还需要提升社会风险偏好。

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

“人的背后是能动性,尤其是对科技创新的能动性。”张瑜表示,目前社会上科研主体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那么可能就需要给予企业内科研人员与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的同等待遇,比如落户、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这样才能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人”既指科研人才也指创业者、企业家。张瑜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提升社会整体的风险偏好,让经营者愿意去“冒险”,愿意去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以及新科技的转化应用。

“成功的创新是有概率的。在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创新和变化中,可能只有某一两个跑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就像基因变异一样,如果没有细胞分裂的足够次数,就很难有那么一次两次的变异,它是需要基数来支撑的。”她举了一个生物学上的比喻,“而提升风险偏好的背后是大家对发展前景、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等基础环境的信心,这也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脉相承。”

“有了这样的风险偏好,有了这些‘人’,我觉得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是非常充分的。”张瑜表示。

“以旧换新”使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

去年我国GDP增长了5.2%,其中消费是第一拉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速目标设为“5%左右”,与去年目标一致。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驾马车”将如何发挥作用呢?

张瑜预计,今年消费仍将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由于投资、净出口的表现与去年相比将明显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占比会有所缩减,但仍将保持在60%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上除了拉动消费、扩大投资,还提出“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对此,张瑜表示,消费端的以旧换新和供给端的设备更新将成为重要“抓手”。

“如果以旧换新存在一定程度财政补贴,大概率也不会是普惠的,而是在能效等指标上提出更高要求,从而支持更优秀的产品。”张瑜称,以旧换新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供给,同时也符合新质生产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使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天时地利人和”

财政政策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引发了较大关注。

【两会 | 经济“新”观察】如何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张瑜:提升社会风险偏好

张瑜表示,此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当前投资市场上优质利率债品种比较稀缺,这一点从近几个月来30年、50年超长期国债收益率处在历史低位就可以看出。票面利率固定的国债引来投资者竞相追逐,从而抬高了国债价格,实际收益率便降低。“此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响应了市场呼声,提升了优质资产的供给。”

另外,因为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也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基础设施领域的一些项目短期内未必能实现盈利。以往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来配套的这些重大项目,现在也可以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来配套,用中央信用替代地方信用,既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也更符合这些项目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而今年CPI增速目标为“3%左右”。

张瑜预计,今年CPI增速仍有可能维持偏低通胀的状态,月度上呈现前低后高。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把CPI增速目标设为3%左右,它更像是一种合意通胀水平,一个政策意愿或者一个锚点。而实际的经济运行形势情况多变,当年数值未必最终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目标。”她表示,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为后续的价格改革预留一些空间。

稳就业长期来看需解决文理科人才供需错配

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设为“1200万人以上”,去年是“1200万人左右”。“以上”和“左右”的差别,足以见今年就业优先导向更加突出,稳就业的挑战也更大。

张瑜表示,就业问题要分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看。短期上看是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就业不足,主要应对方式是通过一些就业专项补贴资金等,进行逆周期调节,帮助市场主体扩大岗位需求。

而长期来看,就业问题暴露出当前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错配,需要在人才供给层面进行结构性调整。“稳就业的重点群体是年轻人特别是应届毕业生,10年前、20年前我国文理科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大约是‘文少理多’,现在是倒过来了。然而现在我国要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转型升级,最需要的岗位是工程师,是跟产业现代化和高端制造相关的专业。”

不久前,某位考研自媒体博主的“文科档次低”言论使“文理之争”火上热搜。对此张瑜表示,任何学科都有必要性。从个人微观角度来讲,任何学科的人力资源都有实现自己增加值的途径和手段,也都有其职业尊严,这跟本身专业是文还是理没有关系。

“但是从国家的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上,我觉得需要依据相应的发展阶段、相应的产业结构,做一些宏观上的基本方向的把握和预设。”她表示。